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大学参与式教学内涵形态和策略(3)

来源:大学物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 大学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实施参与式教学有多种策略,有学者提出了小组合作、情境体验、游戏探究和交流展示等等策略[11],但现有观点主要探讨具有明

四 大学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实施参与式教学有多种策略,有学者提出了小组合作、情境体验、游戏探究和交流展示等等策略[11],但现有观点主要探讨具有明显外部“动”特征的策略,而忽视了大学生“静”参与的显著特点。因此,本文提出动静两大类参与策略。

(一) 以动为主的参与式教学策略

“动”是人活动的本质,也是参与的本质,更为准确来说,在教师引导下,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个特定教学任务,学生在行为、心理、思想、思维、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运动是参与式教学的根本要义。科学研究发现,多器官、多层次的协同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参与式教学体现于内动和外动的一致性。其中,行为动感是参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符合年轻人好动的特点。此外,动静结合、动静交替也是化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具有明显外部“动”特征的外在行为参与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易于营造参与的氛围和情境,也更便于对教学活动的外部观测。也正因为如此,动参与常常被教师所采用。这一教学策略又包括四种基本方式:1.读说式。即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按要求朗读、演讲或交流,从中理解、记忆和掌握学习内容。2.讨论式,即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甚至辩论。这种讨论包括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发表见解、质疑观点、阐释理由等,这是大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3.展示式,即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示和汇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和道具来完成。4.操作式,即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给予的指导,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某种专业实践操作,比如实验操作、模拟操作、实物操作等。5.参观活动式,即在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相关学习场地进行现场参观,或参与某种专业活动,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以静为主的参与式教学策略

深刻思考、静以思之是大学生参与式教学跟中小学生的显著差别之一。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符号、逻辑、抽象思维不断发达,更注重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脑力劳动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因而需要静思和深思。正如上述所分析,这种静不是完全静止的静,而是外静内动。由于抽象思维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和学习利器,况且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保持外部环境的静止才能为内在抽象思维运动创造更好条件。所以,“宁静以致远”或“静而思之”是大学生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大学参与式教学的静策略又包括以下常见的几种具体方式:1.查阅式,即学生围绕教学任务开展查询资料和静音阅读活动。2.聆听式,即教师讲课和作学术报告,学生聆听。这种教学常常被认为是满堂灌,和参与式教学背道而驰。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性。如果教师讲课有吸引力,学生安静听课,精神集中,思维活跃,专心捕捉教师信息,积极思考,就是一节高质量的参与式课堂。3.书写式,即学生通过书面符号认真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4.陶冶式,即学生在教师创造的特殊情境中体验、感受某种课程思想和内容,进行思想活动。这种情境可以是安静的情境,也可以是强烈的动情境。后者比如教师用语言和音视频营造的情境,这个时候虽然背景是动的,但学生主体上是“静”的。5.探究式,包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逻辑归纳推理,或对某些学习材料进行问题诊断,或是对某些专业问题进行探究创新等。

当然,参与式教学的动与静只是相对而已,动参与和静参与不应是刻意追求、勉强为之的,而是要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现实中,一些教师和学者曲解了传统的“静”态教学,刻意通过外在的“动”来体现学生的参与。事实上,与学科知识激发的深度好奇所引发的内在参与相比,丰富的教学方式与愉悦的教学氛围往往只会激起浅层兴趣,难以持久[12]。因此,大学参与式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动静和表里关系。

五 结语

没有真参与,就没有真教育。当前时代是一个崇尚主体、追求个性的时代和科技腾飞的时代,参与式教学既有强烈的内部动因和迫切的教育需求,又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越的技术手段。然而现实却存在诸多悖论,在大学中,学生参与不容乐观[13]。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老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根据学生和课程等具体实际,既选择合理的学生参与策略,也选择正确的方法路径、内容路径和平台路径,努力提升学生参与的体验、动力和成效[14],使参与成为学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人。

文章来源:《大学物理》 网址: http://www.dxwlzz.cn/qikandaodu/2021/0707/714.html



上一篇:基于多平台的大学物理线上教学实践探索
下一篇:农林院校大学物理线上教学期末考核成绩探究

大学物理投稿 | 大学物理编辑部| 大学物理版面费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 | 大学物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大学物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