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杨振宁答中小学生:数学是研究物理的工具,这

来源:大学物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日益完善,数学分为基础数学和高等数学。在今天的学生心目中,数学已经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
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日益完善,数学分为基础数学和高等数学。在今天的学生心目中,数学已经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心目中,数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他曾回答中小学生: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种将数学视为工具的观点过于肤浅。数学之美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

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对于科学的理解,杨振宁始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回顾杨振宁的一生,总有不少争议。杨振宁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教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大学的时候,他原本是按照父亲的意愿填报了化学系,后来出于对物理的热爱转入物理系。
当时,周围的人都难以想象杨振宁有朝一日会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如果他不换专业,世界上会不会少一个物理大师,多一个化学天才?

但毫无疑问,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出国留学后,杨振宁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这段留学经历对杨振宁的科研事业有所贡献,但也给他带来不少争议。
他是带着拳击手赔偿奖学金来到美国的。今天来看看国家培养出来的学生。然而,完成学业后,他并没有回到祖国,而是继续在国外从事科学研究。这样的经历,让很多普通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意见,认为他已经失去了中国人的基本诚信。
然而,忠义自古不可兼得。杨振宁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在他心目中,科学造福全人类,造福祖国的是中国人民。在整个世界面前,很明显,留在美国对人类将具有更大的意义。

此外,新中国成立前,杨振宁还是留学生。新中国成立后,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杨振宁选择留在美国,取得重要科学成果后才回国。
诚然,这样的举动是杨振宁个人的选择。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科学在杨振宁的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科学,不希望科学的发展受到各种外界的影响。
因此,杨振宁不同意数学是物理学研究工具的说法,因为他尊重科学。
虽然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在数学这门重要学科面前,他仍能保持应有的尊重,并能兼顾未来的发展数学,这足以表明他是错的。与一般模式相同。尽管有些人无法理解他的选择,但世界不能否认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杨振宁与数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物理学来说,数学就是这个巨人。
现代人都知道,要想成功地进行物理研究,数学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数学上也有着远超普通的成就。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也不例外。
杨振宁的父亲杨无志是一名数学教授。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和陈兴深曾是他的学生。在父亲的熏陶下,杨振宁不仅擅长数学,更早年领略了数学的美妙与乐趣。

如果说物理是杨振宁一生愿意奋斗的学科,那么数学就是他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出国留学前,杨振宁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中学数学老师。
杨振宁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杨振宁选择从事这份工作不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而是为了体验教学的乐趣。正是这段经历,让杨振宁和妻子杜志立不解。因此,数学对杨振宁来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除了学习物理,杨振宁还因杨-米尔斯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而闻名。他在数学上的成就,是许多人一生难以企及的高度。
对于杨振宁来说,这无非是物理研究之外的一点数学发现。他对数学有着自己的热情,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
有了这样的渊源,杨振宁对中小学生的回答也就顺理成章了。中小学生是未来科研界的希望。如果他们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对数学有错误的理解,就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文章来源:《大学物理》 网址: http://www.dxwlzz.cn/zonghexinwen/2021/0814/780.html



上一篇:收藏!强基计划测试内容参考框架(数学+物理)
下一篇:收藏!强基计划测试内容参考框架(数学+物理)

大学物理投稿 | 大学物理编辑部| 大学物理版面费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 | 大学物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大学物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