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黑洞照亮宇宙 ——银河系中心黑洞及其物理意义(2)

来源:大学物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银河系中心大质量黑洞 虽然早在百年前哈佛大学 H. Shapley 教授就已经确定了银河系中心位置,但直到1960年代,射电天文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区域的射电

2 银河系中心大质量黑洞

虽然早在百年前哈佛大学 H. Shapley 教授就已经确定了银河系中心位置,但直到1960年代,射电天文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区域的射电辐射很强后,才极大地促进了对银河系中心的大规模研究。然而,要精密检测这个区域的物理条件,首先需要克服三大困难:(1)中心辐射区域具有很多气体和尘埃,因此消光和吸收十分严重;(2)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设备,即大口径望远镜,特别是物理目标集中在检验是否有大质量黑洞时,要求空间分辨率高达毫角秒,只有 10 m 级望远镜才能实现;(3)地球大气扰动极大地限制了空间分辨率,必须采用自适应光学消除或者极大减弱扰动效应之后,才能观测中心区域的物质分布和时空。

观测技术经历了大约三个阶段,使得空间分辨率达到了目前的10微角秒。(1)光斑干涉技术阶段:为了减弱大气扰动干扰,观测时控制曝光时间使之短于大气扰动时标,然后把图像叠加起来,可以有效减弱干扰;(2)自适应技术应用阶段,使得恒星图像变得清楚足以测量出恒星轨道;(3)光干涉阶段,测量恒星轨道十分精确,并可以测量恒星光谱的引力红移和轨道的施瓦西进动。天文学家制造了功能强大的终端仪器,马普地外物理所根泽尔团队研制了:8 m VLT+NACO(成像)+SINFONI(光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格兹团队研制了:10 m Keck OSIRIS。三个阶段的技术不断提高,不断缩小测量半径及其以内的质量,最终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与之相应的观测研究大致经历了5个主要阶段:

(1) 研究初期,只能通过观测中心气体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在1970年代美国伯克利团队发现银心气体的运动速度很快,高达 200 km/s,意味着大质量引力势的存在。这是大质量黑洞存在的最早证据。

(2)1990年后期,根泽尔团队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 3.5 m 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测获得进展,虽然不能分辨单一恒星及其轨道,但是可以测量中心区域内恒星速度弥散。他们发现中心恒星速度弥散满足?v∝R-1/2,显然,这一观测证明了大质量引力势的存在[2]。

(3)格兹团队利用?10 m Keck?望远镜通过光斑干涉技术分辨出银心存在若干个恒星[3],并开始测量恒星轨道。稍后几年,根泽尔团队不断缩小银河系中心半径范围,测量了中心质量。

(4)从2000年 Keck 望远镜装配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之后,大气扰动得到了极大改善,能够清晰分辨并测量出恒星轨道。图2(a),(b)显示恒星S2的轨道以及投影速度。其椭率大约是0.88,近心点为17光时,到地球的距离为 8 kpc。从 1995 年开始直到2020年为止,已知周期最短(16年)的S2恒星在30年间大约经历了2个轨道周期,对轨道的精确测量获得了精度在5%的可靠黑洞质量?M?= 4.3 ± 0.20 ± 0.30 × 106?M⊙。随着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分辨半径以内的天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图2(c))。在能够空间分辨的最小半径内,即在125个日地距离内的密度为?5 × 1015?M⊙·pc-3?[4]?。在已知的大尺度天体中,如此高的密度只能是黑洞,各种高密度的星团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坍缩而变成黑洞。


图2 (a)周期最短的恒星S2轨道;(b)该恒星投影速度随轨道变化;(c)随着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分辨半径以内的天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4]

(5)经过5年时间,2017年根泽尔团队花费大约8000万欧元成功研制出GRAVITY终端设备,并将其装配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干涉阵列(VLTI)上。短短的8个月后,在近心点处他们精确测量了S2光谱的引力红移为?6.7 × 10-4?(相当于速度为200 km/s)[5]。更令人惊奇的是,GRAVITY团队还高精度地测量了S2轨道的施瓦西进动速度:?δ??= 12′/周期[6],比太阳系水星的施瓦西进动幅度 43″/世纪大100倍。这两项观测毫无争议地证实了黑洞的存在及其广义相对论效应。第5阶段的工作最终促成了这个崇高荣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未确定银河系中心是否还有质量比低于 10-3 的小黑洞,是否组成一个引力束缚的双黑洞系统。如果存在,那么银河系中心就会变成理想的引力波实验室。时下有关理论研究是一个热点课题。目前马普所的天文学家们正在积极进一步提高仪器性能,以能够测量出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自转角动量,这样才能完整地描述黑洞的物理状态。

根泽尔和格兹在仪器设计和观测方面均是行家里手,同时也都具有长期坚持不懈的专注品质,造就了今天辉煌的学术成就,为大质量黑洞存在于宇宙之中提供了最为坚实的观测基础。同时,超大质量黑洞作为星系的一部分,为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丈量宇宙和纳赫兹低频引力波打开了未来探测之门。

文章来源:《大学物理》 网址: http://www.dxwlzz.cn/zonghexinwen/2021/1006/824.html



上一篇:物理学中,除了四中基本力以外,是否可能存在
下一篇:3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对理解复杂物理

大学物理投稿 | 大学物理编辑部| 大学物理版面费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 | 大学物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大学物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