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黑洞照亮宇宙 ——银河系中心黑洞及其物理意义(3)

来源:大学物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河外大质量黑洞 不同于测量银河系中心,对活动星系核中黑洞质量地测量相对要容易。这是因为在黑洞周围存在宽线区,可以采用反响映射监测核区光谱

3 河外大质量黑洞

不同于测量银河系中心,对活动星系核中黑洞质量地测量相对要容易。这是因为在黑洞周围存在宽线区,可以采用反响映射监测核区光谱变化,获得宽发射线和连续谱的光变曲线,测量出两者的时间延迟,它就是宽发射区的特征尺度。通过物理模型与观测数据的详细拟合,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黑洞质量。到目前为止,采用反响映射大约测量了150个活动星系核的黑洞质量,仅占活动星系核总数的0.3%,大量研究工作有待完成。

首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是,银河系中心存在大质量黑洞这一结论是否适合于所有星系?严格来说,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准确的回答。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活动星系核中心都有至少一个黑洞(某些有双黑洞),从它们占所有星系的比例和活动星系核演化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星系的核心应该都有一个大质量黑洞。其次,1998年,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附近星系,通过恒星动力学方法获得了大约30多个中心黑洞质量,惊奇地发现黑洞质量与星系核球质量成正比,比例因子大约为0。2%,也就是说,黑洞与星系核球存在共同增长。这是令人十分困惑的,因为从尺度上来说,两者相差8—9个量级,实现共同演化十分困难。这其中一定存在某种机制使得两者增长同步。但恒星形成与黑洞吸积之间存在107~108年的时间延迟。黑洞活动的反馈机制是一种十分可能的过程,但是反馈机制的观测研究却十分困难,尚缺乏强烈的观测证据。

事实上,河外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测量精度很低,大约为 0.3 dex 左右,相对误差大约200%,依此得到的共同演化结论令人担心。这一粗糙的精度完全掩盖了共同演化的具体行为细节,例如恒星形成与黑洞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107~108年),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只有精度明显好于50%时,才会看到这些细节,如何高精度测量黑洞质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4 丈量宇宙的新标尺

欧洲普朗克卫星高精度测量了微波背景辐射,基于宇宙学标准模型可以得出哈勃常数最新测量值?H0?= 67.4 ± 0.5 km s-1?Mpc-1?;与此同时,诺贝尔奖获得者里斯(A. Riess)等人利用传统造父变星和超新星等距离阶梯工具得到的最新测量值?H0?= 74.03 ± 1.42 km?s-1?Mpc-1。两者差异在4.4σ以上,被称为哈勃常数危机,如图3所示。能否建立一个独立于现有测量工具的新方法?特别是,几何测量方法,在已知的宇宙学天体中,只有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是候选几何测距天体。干涉观测可以测量活动星系核宽线区角尺度(??θ?),反响映射可以测量其对应的线尺度(??R?),几何方法直接给出距离


欧洲南方天文台光学干涉阵列GRAVITY/VLTI首次空间分解了3C273的宽线区几何[7],为实现几何测距奠定了基础。实际测量时,应该考虑宽线区的空间分布模型,距离和黑洞质量是其中的参数,完整拟合光变曲线和干涉信号,可以同时得到这两个最重要的参量。这套几何方法既不同于传统距离阶梯工具,也不同于宇宙背景辐射测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建民团队率先将几何方法成功应用于3C273,测量出



,精度达到16%[8]。若能完成大约50个活动星系核样本的观测,实现精度为1%—2%的哈勃常数测量,将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哈勃常数危机提供新途径[9]。图3显示了与1900年代“量子”概念诞生的对比,GRAVITY/VLTI及其下一代仪器GRAVITY+和反响映射观测将直接测量红移高达?z?= 2-3?的类星体,有望实现丈量宇宙,揭开膨胀历史,为理解暗能量物理打开了一条“几何通道”。


图3 目前哈勃常数危机面临的挑战,不免使人想起了1900年代黑体辐射研究中出现的“紫外灾难”。从高移测量哈勃常数与低红移传统方法完全不能吻合。黑体辐射函数的精确测量催生了普朗克“量子”概念,只要哈勃常数得到足够精确测量之后,必然揭开“暗能量”背后的新物理

5 大质量双黑洞和低频引力波

大质量双黑洞作为星系并合的必然产物必定存在于星系中心。自从LIGO探测到恒星级黑洞并合产生的百赫兹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GWs)之后,天文学家正在大力开展利用“脉冲星计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PTA)探测大质量密近双黑洞(Close binary of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CB-SMBHs)纳赫兹引力波(Nano-GWs)的观测研究。然而,与LIGO探测模式完全不同,PTA探测和检验面临两大困难有待突破:

文章来源:《大学物理》 网址: http://www.dxwlzz.cn/zonghexinwen/2021/1006/824.html



上一篇:物理学中,除了四中基本力以外,是否可能存在
下一篇:3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对理解复杂物理

大学物理投稿 | 大学物理编辑部| 大学物理版面费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 | 大学物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大学物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