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曾经要造飞机发动机、军用卡车的物理天才王守

来源:大学物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04年12月24日,王守敬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世家,家中可谓名人众多。祖父王松伟是晚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与著名的苏州女权运动先驱谢达的祖母共同创办了振华女校。父母更是
1904年12月24日,王守敬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世家,家中可谓名人众多。祖父王松伟是晚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与著名的苏州女权运动先驱谢达的祖母共同创办了振华女校。父母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几乎都是中国近代科学早期的先驱。王继烈叔叔是一位物理教育家。王继典叔叔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王继旭叔叔是我国最早的机械工程专家之一。王吉芙姨妈是中国第一位女医生。

他的父亲王继同在机械工程和数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任清朝欧洲学生督导处随员。目前,众所周知,中国学者是最早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现代数学论文的人。此外,王守敬的姑姑们也都接受过现代教育,要么留学日本,要么留学美国,要么就读于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让我们谈谈他的同龄人。其他表亲 ?? 和表亲 ?? 不会被列出。只会列出他的几个亲生兄弟姐妹。
王守敬是家里的长子。二哥王守荣是国内著名的精密机械专家,三哥王守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五弟王守珏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大姐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妹妹王明珍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家的每一个人都能随便列举出很多光荣的过去。

作为整个大家族的一员,王守敬也不容易,甚至在家族中名列前茅。 1904年12月24日出生,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物理特别感兴趣。 192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两年后,他公费考入康奈尔大学物理系。那个时候,清华的学生一般都是从大二开始。王守敬也是如此,但他从康奈尔大学拿到物理学硕士学位只用了一年时间。
接下来的经历就更难用天才来形容了。毕业后,王守敬转入哈佛大学学习欧洲文学,并成功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26年,他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物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也是在这一年,薛定谔提出了著名的波动方程,而王守敬的研究课题是来自欧洲的新兴量子力学。

有人曾说过一句话:王守敬是那场量子革命中唯一的中国青年。事实上,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取得世界一流理论物理成果的人。在学习期间,他在量子力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王守敬的多原子分子不对称旋转谱能级公式被后人称为王氏公式,至今仍被用于大学物理教科书。这样的成就,即使留在国外,前景也是无限的。
然而,王守敬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却选择带着自己的学识回国。 1929年夏,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两年后,他北上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成立了中国物理学会,但学术研究并没有持续多久。 9月18日事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向华北推进。战争的骚扰让中国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办公桌。另一方面,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南京也开始谋划搞工业。

1933年,于大为亲自拜访王守敬主持中国自己的光学事业时,毅然放弃了多年研究的量子力学。准备建光学设备厂,去德国采购军用设备,忙得不可开交。上任时,王守敬满怀决心,誓要为机械制造做出贡献,打造自己的飞机发动机和军用卡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事业也是比较成功的。王守敬创办的中央机械厂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中国第一台机械工业机床,第一台大型发电机,第一台大型汽轮机。第一台500马力电动机、第一台铁合金熔炼炉等,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第一批资源品牌4吨车。这批有5辆车。完成后,他们驱车前往战场,在战场上奔跑了多年。这众多的第一包括王守敬的努力和拼搏,一次次被击中后他没有倒下。

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至少他在战乱中为祖国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足够了。 1949年,王守敬赴美国林肯实验室生活和工作。 1969年退休后,改革开放后,很多人邀请王守敬回国。他也想回家看看,但当时他已经病重了,再也没有力气飞回去了。 1984年6月19日,王守敬因病去世,享年80岁。
1933年,王守敬正值最有创造力的年纪,他已经能够保持与欧洲和美国的那些天才并驾齐驱。我可以想象,如果他一直这样走下去,他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但在他的未来和他的祖国面前,他选择了他的祖国。只能说,这是时代的不幸。幸好,他之后的钱学森、张宗穗等天才,再也不用承受这种厄运了。

文章来源:《大学物理》 网址: http://www.dxwlzz.cn/zonghexinwen/2021/0708/715.html



上一篇:学生半夜热醒,学校发50吨冰块物理降温,上午领
下一篇:物理学中的常数都是“常数”吗?宇宙常数的故

大学物理投稿 | 大学物理编辑部| 大学物理版面费 |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 | 大学物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大学物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